主頁 > 知識庫 > 14年IT男跨界母嬰創(chuàng)業(yè),獲得4200萬用戶,李開復、雷軍、郭廣昌相繼投資,他做對了什么?

14年IT男跨界母嬰創(chuàng)業(yè),獲得4200萬用戶,李開復、雷軍、郭廣昌相繼投資,他做對了什么?

熱門標簽:電信有外呼系統(tǒng)嗎 外呼系統(tǒng)設備圖片 云南省電銷電話機器人 銅仁市店鋪如何申請400電話 如何在谷歌地圖標注 濟南火車站地圖標注 天津防封卡外呼系統(tǒng)原理是什么 西寧機器人外呼系統(tǒng) 浦東新區(qū)地圖標注點
 

把一個細節(jié)做透了

全世界都會買單

日均登錄用戶超過350萬,月活躍用戶超千萬,注冊用戶4200萬,上傳照片數超15億。天使輪由創(chuàng)新工場投資,A輪順為本錢事投,B輪就獲得復星集團數千萬美元投資。

這些成績源自一個家庭育兒平臺親寶寶。它的創(chuàng)始人不是一個媽媽或是預備媽媽,而是一個做了14年手機消費電子的工程師。

選擇跨領域做親子行業(yè),源自親寶寶創(chuàng)始人馮培華的一段親身經歷。他的女兒2歲以前在奶奶家長大。盡管每個月都會回老家看望女兒,但是他沒有完全參與到女兒的成長。女兒上幼兒園以后,因為工作忙碌,馮培華經常出國出差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女兒?!盎叵脒^去,覺得女兒突然就長大了,中間的過程體會非常少”馮培華說。

而這樣的情況,其實中國大多數的家庭都類似。因為這樣的體會,馮培華思考如何讓一個分散的家庭都能見證、參與寶寶的成長。

因此,離開工作了14年的為全球數十億的硬件產品提供辦事的虹軟中國,馮培華和兩個合伙人踏入母嬰行業(yè),在杭州郊區(qū)的一間單元房里研究起了親子APP親寶寶。

4年時間,0 到4000萬用戶

你的伴侶圈里必然總有一些刷屏曬娃的伴侶,你對他們是又愛又恨。而作為孩子的父母,一方面也在擔心伴侶圈刷屏的影響,又需要一個能夠一直記錄寶貝成長的平臺,私密而又便于分享。親寶寶就在解決這樣的問題。

2013年1月,親寶寶正式上線,上線半年突破30萬用戶,一年后100萬。至此,親寶寶用戶半年的時間翻倍疊加,2016年2000萬,本年年初用戶數突破4000萬。

4年時間,從0到4000萬用戶的增長,16年12月完成數千萬美元的B輪融資。對于這樣翻倍的成長速度馮培華說:

初期的時候,我們在獲取用戶上,都沒有怎么花過錢,靠口碑起家走到今天。

親寶寶的第一批用戶,來自自然流量、種子用戶、和口碑傳播。公司成立初期沒有預算,也沒有人做相應的推廣??康氖菑挠脩艚嵌鹊男枨笳J真打磨產品。

與普通的云辦事比擬,親寶寶在考慮怎么樣把親友更便利地邀請進來,怎么樣能把孩子的成長經歷排的更好。親寶寶會按照孩子成長過程拍照的日期排序,而不是按照放進來的時間進行排序,有孩子的大事記記錄孩子重要的時刻,還有模塊便利媽媽做日記。為了保證家人的私密性,親寶寶采用邀請機制,必需通過邀請才能看到空間中分享的照片或動態(tài)。

因為看重產品的交互和體驗,每一條用戶反饋的問題,馮培華不止看,還會親自回復。

一個每天關注用戶反饋的CEO

與其他APP產品差別的是,馮培華特地把“意見反饋”這個交互按鈕設計在APP非常顯眼的位置。

馮培華對創(chuàng)業(yè)邦雜志說:可以這么說,在公司30個人擺布的時候,意見反饋都是我親自回復的。

現在親寶寶有專門的客服團隊來處理這些意見信息。還會有核心用戶群,按期做交流和調研。馮培華還是會堅持每天看這些反饋,把核心意見發(fā)給團隊做修改處理。

對反饋意見的重視鞭策了產品的發(fā)展,不止是幫手親寶寶更新迭代,還衍生出了新的內容。

做產品,要百分百對用戶負責

親寶寶的APP在多個版本迭代之后,就有用戶開始提問在照顧寶寶的時候遇到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增多,讓馮培華意識到除了記錄、還需要育兒的知識體系。

馮培華說:我的思想很簡單,不懂的話,就要找很專業(yè)的人來做,不能在網上隨便扒一些文章。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要對用戶負責。

如何設計才能讓用戶覺得好用?問題又回到了最初的核心上。

“育兒是很細的過程,這個媽媽懷孕、生孩子、孩子0歲、12個月、2歲、3歲,每一個過程,家長需要的是紛歧樣的。剛開始需要的是奶粉、尿不濕,后面需要的是幼兒智力的發(fā)展等內容?!瘪T培華說。

親寶寶成立了專業(yè)的智慧育兒部門。專業(yè)的團隊來研究用戶在哪些階段需要哪些點,同時也會找外部的專家一起合作完善內容。親寶寶的育兒內容包孕疾病標的目的、智力發(fā)展、情感發(fā)展、教育、心理等標的目的,每一個標的目的都有專業(yè)的人來做,他們可能是某個領域的研究生、或者是醫(yī)生、婦產科有相關經驗的人。

專業(yè)的PGC內容,通過大數據的計算,會在恰當的時間點,讓用戶收到他需要的、感興趣的內容。

“育兒知識這個需求,要做這件事情,是用戶告訴我們的。每一個時間點都要從用戶的角度去想,在設計的時候,假設本身是這樣的一個用戶,這個用戶會不會來使用,會不會理解你在為他提供什么?!?span style="font-size: 15px; text-align: justify;">馮培華說。

馮培華把這樣的原則帶到親寶寶。在做親寶寶的時候,產品設計就是面向家庭提供辦事,所以要考慮50-60歲中年人,70-80歲的白叟,城市里做白領的和農村的父母們是否都能快速上手使用。要做出讓這些差別的畫像的人都能接受的方案,爸爸也能接受,媽媽也能接受,就要站在每一個類型的用戶的角度,設想他們需要什么樣的產品。增加一個設計,還是隱藏一個設計都不是平白無故產生的。

帶動整個家庭的聯系,而又不但僅是母嬰

與其他母嬰產品差別是,親寶寶從未將產品局限在母嬰這個關系中。“育兒不但僅是媽媽的事,我們想通過讓家人通過共同關愛孩子成長,提升整個家庭,親友之間的交流聯結?!?/span>

產品的數據也說明了這一點,在親寶寶的用戶里,媽媽只占到了40%,其他用戶是爸爸(30%)、親友(15%)、還有15%則是白叟。爸爸和祖輩也都積極的參與到記錄、分享孩子成長點滴,學習交流育兒知識。而市面上大部分的母嬰類產品,絕大多數的用戶構成就是媽媽。

正是因為家庭式的設計理念,讓親寶寶成為了家庭關系的紐帶。而你在這里使用的時間越長,家庭成員越多,黏性也越強,轉移的成本也就越高。

親寶寶就有這樣的用戶:職場媽媽天天囑咐資助帶孩子的奶奶更新照片;遠在老家的爺爺奶奶會催促爸爸媽媽上傳寶寶新狀態(tài);子女移民,80歲的白叟一樣每天可以使用親寶寶看孫子的變革。分隔3地的一家人通過親寶寶也能很好的關愛孩子成長,了解孩子的情況。

“中國主流家庭現在基本都是4+2+1或者4+2+2的構成,出于各種原因,像是爸媽雙職工,祖輩資助帶孩子,或者子女在外地打拼,祖輩平時接觸不到孫輩的現象很遍及。中國現在的家庭其實有很多,對于那些沒有措施待在一起的家庭,我們希望能夠幫手他們解決這樣的問題,全家人可以關愛孩子一起成長?!瘪T培華體現。

把一個細節(jié)做到極致,全世界都會買單

從程序員-架構設計師-產品經理-管團隊-幫老板制定整個計劃,長達14年的虹軟職業(yè)生涯中,馮培華學到的是把產品做深的理念,把一些看上去不是特別大的事情做到極致。

“親寶寶一開始也沒有想做到一個巨大、通用的工具,就是切到親子照片記錄的這個點,把這個點做透。從點開始做,先把核心需求拿給用戶。我們剛開始做親寶寶時,只有四個人,做了很小一個功能集合,就給用戶了,數據不錯,再慢慢開始進化?!瘪T培華說。

先把孩子的記錄和家庭分享的這事情做透做深,然后,通過親子記錄這個高頻使用需求切近整個家庭,后面再挖掘差別的家庭用戶,以及家庭間的需求,把用戶的需求跟能夠滿足需求的資源對接,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從記錄到育兒,再到現在的電商,親寶寶的每一步都離不開對產品的細致追求。未來親寶寶還會一直加強優(yōu)化產品,希望構建一個更強的品牌,能夠構架一個滿足年輕家庭的消費的小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滿足用戶的要求。

現在馮培華每隔一兩周會把所有的優(yōu)秀的產品理一遍,看別人是怎么做的,這么設計的背后的意義究竟是什么。

“當然,我們很反對直接學競爭對手的產品。核心的問題是,不能老盯著競爭對手,盯著盯著你就會和他一樣,這不是最終想要的結果。”

在產品上面,在恰當的時間點出現在用戶面前,需要很深的學問。親寶寶永遠都在在想,怎么能優(yōu)化得更好一點。對于產品,馮培華依舊堅持以小見大:

“把一個點做透了,全世界都會買單。無論是多大的公司,多了不起的公司都會佩服你。”

標簽:濟源 樂山 安陽 貴州 撫順 昭通 長治 慶陽

巨人網絡通訊聲明:本文標題《14年IT男跨界母嬰創(chuàng)業(yè),獲得4200萬用戶,李開復、雷軍、郭廣昌相繼投資,他做對了什么?》,本文關鍵詞  14年,男跨界,母嬰,創(chuàng)業(yè),;如發(fā)現本文內容存在版權問題,煩請?zhí)峁┫嚓P信息告之我們,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本站內容系統(tǒng)采集于網絡,涉及言論、版權與本站無關。
  • 相關文章
  • 下面列出與本文章《14年IT男跨界母嬰創(chuàng)業(yè),獲得4200萬用戶,李開復、雷軍、郭廣昌相繼投資,他做對了什么?》相關的同類信息!
  • 本頁收集關于14年IT男跨界母嬰創(chuàng)業(yè),獲得4200萬用戶,李開復、雷軍、郭廣昌相繼投資,他做對了什么?的相關信息資訊供網民參考!
  • 企业400电话

    智能AI客服机器人
    15000

    在线订购

    合计11份范本:公司章程+合伙协议+出资协议+合作协议+股权转让协议+增资扩股协议+股权激励+股东会决议+董事会决议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