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這個品牌我們應該是相當熟悉了,是個奢侈品,都是比較有點錢的會購買,平常人想要買那是有點舍不得的。但是這種大品牌因為被人所熟知,所以會被侵權,但是大品牌習慣了被侵權,所以在維權方面布局的是十分全面的,在市場中,每天都有侵權,各個品牌要重視下,不然影響的是自己的企業(yè)聲譽。
這幾年使用微信的用戶在逐年增加,也就造成了不少制假售假的不法分子利用微信這個渠道來侵犯他人的知識產(chǎn)權,危害商標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近日,廣州市白云區(qū)人民法院審結一件路易威登馬利蒂(LOUIS VUITTON MALLETIER)起訴侵害商標權糾紛的案件,正是通過微信平臺銷售假冒國際知名品牌商品的商標侵權案件。
原告路易威登馬利蒂是第3226108號、第241014號、第241029號等系列商標的權利人,并將上述商標使用在箱包、錢包、服裝等商品上,享有世界頂級品牌的知名度。
原告發(fā)現(xiàn)被告巴某公司未經(jīng)許可,在微信平臺注冊名為“LV高端貨”(現(xiàn)更名為“高端大牌包包批發(fā)”)的微信公眾號,并通過推送微信號為“Dior-81”(實名認證主體為黃某清)和“Dior -04”(實名認證主體為曾某燕)的微信,大量展示、銷售包括涉案圖形商標在內(nèi)的眾多路易威登馬利蒂注冊商標的商品。
另外還隨附有商品說明及標注有“Louis Vuitton”標識的包裝袋等,以其推送的微信完成商品的銷售接單、收款、安排配送發(fā)貨等行為。
于是原告經(jīng)公證進行證據(jù)保全后,將三被告訴至法院,請求判令三被告立即停止侵權,并賠償經(jīng)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共計200余萬元。
被告巴某公司抗辯稱,巴某公司并非生產(chǎn)涉案侵權商品,作為銷售商,對原告商標權被侵害的結果客觀上沒有過錯或過失,不應承擔賠償責任。被告黃某清、曾某燕所有與本案有關的行為均為職務行為,與其個人無關,不應承擔任何責任。
法院認為,原告路易威登馬利蒂通過巴某公司運營的微信公眾號、微信號購買到被控侵權商品,與原告享有的涉案注冊商標的核定使用商品范圍相同,商品上使用的標識與原告注冊商標基本一致,結合被控侵權商品的做工、材質(zhì)、包裝及售價等因素,可以認定巴某公司侵犯了原告的注冊商標專用權。
被告黃某清、曾某燕作為相關微信號的實名登記人,并收取了相應的款項,但原告是通過巴某公司運營的微信公眾號中的“微信客服”一欄進入兩人的微信號購買被控侵權商品,再結合巴某公司提交的《勞動合同》可證實兩人實為巴某公司的員工,可以認定為履行職務行為。
在未有進一步證據(jù)證明的情況下,法院認定黃某清、曾某燕無需承擔民事責任。
綜上,法院依法判決被告巴某公司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經(jīng)濟損失及合理維權費用共計41萬元。
所以商標侵權不可取,最后還是要付出代價的。